考前進入倒數十天,我們一起來看最後一個類型的作文題目吧!
第三類型:自我能力檢視。
這類型可以從最近這幾年的寫作測驗題目中呈現,也可以說明這幾年來的趨勢,大抵偏向讓學生「內自省」,藉由省思的過程,達到「自知」的目的。一般來說,我們的雙眼總是容易去檢視他人做錯的地方,手指頭伸出來,也是朝著對方批評者居多,我們很難做到「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」的規準。所以,這幾年的題目,總是要我們先低頭檢視自己、瞭解自己、再來談充實自己。
從100年開始,幾乎都是屬於第三類型的作文題目。
題目:《在成長中逐漸明白的一件事》(100第1次基測)
說明:人生的智慧會隨著時間慢慢地累積,從前不懂的事也會隨著成長漸漸地明白。或許你透過閒讀與學習,一步步累積知識、拓展視野,理解這個世界;或許你透過交流與體會,知道了更多待人與處事的道理……。什麼是你在成長中逐漸明白的一件事?你又從中獲得了什麼?請以「我在成長中逐漸明白的一件事」為題,寫出你的經驗,以及體會或想法。
題目:《當我和別人意見不同的時候》(100第2次基測)
我們難免會有和別人意見不同的時候,也許是對課本知識有不同的理解,也許是對班會提案有不同的立場,又或許是對美味的標準有各自的堅持……。當你和別人意見不同的時候,你會積極地為自己辯護?或者試著找到彼此的共識?又或者會離開現場,讓各自有思考的空間?請以「當我和別人意見不同的時候」為題,寫出你的經驗、感受或想法。
題目:《從那件事中,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》(102會考試辦)
說明:也許你總是無法在籃球場上與人搶快爭球,嘗試練投三分球後,才發現自己可以成為一名稱職的射手;也許你一直以為自己內向害羞,擔任義工之後,卻發現自己也可以大方地付出愛與關懷;也許你曾為嗓門太大感到困擾,卻在園遊會叫賣時,發現自己聲音的特點也可以發揮作用……。 你,曾從哪件事中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?又給了自己什麼樣的新評價?請以「從那件事中,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」為題,寫下你的經驗、感受或想法。
題目:《面對未來,我應該具備的能力》(103會考)
說明:即將畢業的你,將邁入人生新的階段,遇到不同的挑戰。面對未來,你認為自己最應該具備的能力是什麼?也許是培養專業技術、發展多元思考;也許是觀察生活、了解周遭情勢;又或者是學習包容與體諒,積極與他人溝通……。這個能力可能是你此刻缺乏,也可能應該提前準備,以因應瞬息萬變的社會。請寫出你面對未來時,應該具備的能力,並說明其中的理由。
以上這四個題目,皆是讓我們透過反省自己,覺察自己的不足,在從中學習充實自己、實踐自己。這樣的題目,我們該注意哪些細節呢?
一、幻滅是成長的開始。
既然要藉由「反省」的過程,明白自己的不足,必然要呈現一個「錯誤的軌跡」。不要害怕揭發自己的缺點,不要擔心自曝其短而導致扣分,只要你可以清楚寫下這個錯誤的軌跡,並從這件事中,反省自己該改進的地方,並還要提供一個具體的可行的改進之道,便能感動人心。
二、具體的方法。
不管你呈現多強大的省思能力,若到最後無法落實到生活中,也只是一場空談罷了。為了避免落入眼高手低的窘境,請你一定要特別注意:寫下「具體且可實踐」的方法。
例如:講「孝順」,許多人約莫寫道:「感受到母愛的偉大,所以,我要好好孝順媽媽……」。什麼是「孝順」呢?你又打算如何「孝順」呢?一個抽象的詞彙寫出來,我們只能明白其中概念,但,我們卻看不見你想確切實踐的孝順之道,所以,還是要具體且明白的寫下,現在的你,到底能做到什麼程度?
這第三類型:自我能力檢視,算是最近很流行的題目,利用這幾天,快快提筆把這幾個考古題再寫一次吧!